春雨计划 | 校友导师杨德广致母校的感谢信

发布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3-02-05浏览次数:15

创建时间
2023/2/5 13:13:45

春雨计划 | 校友导师杨德广致母校的感谢信

 

春雨计划校友导师简介

 

 

            杨德广,1960级地理系校友,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校友-春雨·卓越育人计划”(简称“春雨计划”)校友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是知名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且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获得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称号,我校“德广励志奖学金”捐赠人。2022年,被评选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被授予“江苏省慈善奖”、“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

感谢信全文

       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尊敬的校领导和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难忘的2022年过去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3年。母校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防疫抗疫的斗争中,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很荣幸,2022年,我被评选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被授予“江苏省慈善奖”、“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喜获丰收。虽然己进入耄耋之年(今年83岁了),但我是一个健康老人,依然能为教育改革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微薄之力。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是党和人民的培养,是三所母校对我的培育和教导。我由衷地感谢南京上坊中心小学、南京笫九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培育之恩。

          70周年校庆之际,杨德广校友为母校送锦旗

         我1940年2月生于江苏江宁县上坊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全家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从小下地劳动、上山砍柴、挖野菜。父母说我们家“命苦,命不好”。新中国建立后才知道不是“命不好”,而是社会制度不好,是“三座大山”的压迫。母亲积劳成疾,年仅43岁病故离世,临终前嘱咐我“要争气,要有本事。” 从此我立下了人生第一个梦想:“读书梦”,决心到大城市读大学。1953年毕业于上坊小学,1954--1960年就读于南京市九中,1960年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实现了我”到大城市读大学”的梦想。

       我的6年小学、6年中学、5年大学生涯,是艰苦奋斗的11年,是人生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由于旧中国千疮百孔、积弱积贫,给新中国发展带来极大困难。加上帝国主义的封锁、打压,全国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票证时代”延续到九十年代初。中学6年,我每月仅10元生活费,大学5年(吃饭免费)每月仅3元零用钱。由于经济拮据,11年没有买过水果、零食,一年四季用冷水洗脸、洗澡,冬天自来水冻结,只能用雪洗脸。经常赤脚在煤渣铺的跑道上长跑。无论是炎热的盛夏,还是寒冷的严冬,坚持锻炼身体11年不中断。当时受教育最深的是八个字:“一穷二白,奋发图强”。由此在中学和大学时代,确立了我人生第二个梦想:“图强梦”。国家强必须自身强,只有自己强大,才能把国家建设强大。我全身心投入学知识、炼本领,不怕苦、不怕累,砥砺前行,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校生活。由于学习基础和身体状况较差,我放弃了无数个周日和节假日,将宝贵的时间用于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小学、中学、大学良好的教育,不仅学到许多科学知识, 而且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在三所母校的教育下,我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国革命优秀传统、对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的事迹深刻铭记,受益匪浅。尤其是杨靖宇、王若飞、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人物,是我的学习榜样、人生楷模,对确立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使我从“三差”生(身体状况差、学习基础差、经济条件差)成为全面发展的“三好”生,而且还是三级运动员、获得二级劳卫制证章。大学毕业实现了我的“图强梦”。

         年轻时的杨德广校友

         我小学入队,初中入团,高中入党。大学毕业,留校当教师,并确定了我人生的第三个梦想:“教育家梦”,立志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50多年来,我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过,在五所高校工作过,成为大学教授、大学校长。我坚持“工作、学习、研究”相结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天16个小时投入工作、学习和研究之中,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我在工作之余也勤奋学习、努力探索,共出版了50多本书,发表了600多篇文章,承担了10多项重点科研课题,指导了50多位研究生。在学校管理中提出“发展教育产业,建立教育市场”并用以实践,提高了办学效益、社会效益和教职工收益,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在学生管理中提出了“充实教育”理念,并用以实践,培养“德艺语技” 为特色的高素质合格学生,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超常”教育;较早提出并实施了“社会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民办教育”等,先后被评为对“中国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当代教育名家”“70年70位教育人物”并成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同时也兼任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三所母校的培育和在三所母校奠定的良好基础。

          杨德广校友与母校学子畅谈

          70岁时,我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立了第四个梦:“慈善梦”。我将自己多年来结余的书稿费、讲课费100万元及卖掉一套房子所得资金,共筹集300万元,捐赠三所母校,设立“杨德广励志奖学金”,以实现我“培育之恩、涌泉相报” 的夙愿。衷心地感谢母校和获得励志奖学金的同学们愿意接受我微薄的捐赠,给了我感恩的机会。嗣后我又成立了“阳光慈善基金”,面向全国12个西部地区开展了“帮困助学”活动,95%以上的受助学生都考取了大学本科,同时我也将部分退休金用于慈善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