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奖风采】梁婧涵:一切都值得

发布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2-02-23浏览次数:19

创建时间
2022/2/23 10:29:56

         她精细研读37本专业书籍,在20366页书籍中体会心理学的乐趣;她从生活现象走向学术兴趣,在知行合一中砥砺前行。她就是本期故事的主人公,2021年度校长奖学金本科生组获奖者——梁婧涵。

图片

 

         梁婧涵,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2次)、校长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校优秀学生(2次)等荣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SSCI期刊文章1篇、录用全国会议1项;主持一项国家级、一项校级本科生创新项目;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一等奖;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级三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省级竞赛等。

“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心理学专业?”

“选择心理学是因为它有趣且有用。”

 

图片

           梁婧涵坚定地选择心理学,最初是受到高中心理老师的启蒙。“在中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大众对心理健康的普遍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校方关注的重点。而有幸的是我所在的高中就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多次举办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讲座,将各种前沿的科研结果融入到生活中,帮助我们减轻了高中的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大大引发了我对心理学这个学科的好奇和兴趣。”就这样,梁婧涵在高考后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和优劣进行综合分析后,最终在一张可填写120多个志愿的填报表上,坚定地在第一行写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

 

图片

Qustions Answers

问:

          很多人对于心理学的概念是比较模糊或者陌生的,你眼中的心理学是什么样的?

答:

         进入专业学习前,我单纯地认为心理学是一个研究生活现象的有趣学科,但是真正步入大学学习后发现,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是将心理的各个方向,如咨询、教育、测量、神经科学等等进行分门别类,格外细致。

          我觉得心理学就是对生活现象的描述、探索与应用。通俗来讲,我们每一个每一次感受到的情绪、做出一些不寻常的行为、与自己对话、或者反思最近一段时间的经历时...这些生活细节中都有心理学的存在。从宏观层面看,AI发展、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电子设备的升级等等也都与人的心理相关,需要适应人的心理习惯才有受众。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各行各业的人,所以有人在的行业和领域就有心理学研究生根发芽的土壤。细心体悟,一切皆心理。

          心理学的领域广阔,可以说浩如烟海。但梁婧涵在心理学的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享受属于她的快乐时光。她精细研读 37本专业书籍,约 20366页,每精读一本书籍,她都会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书上写写画画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她以前三年学业排名与综合考评均为专业第1名(1/93)的成绩, 直博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图片

 

Qustions Answers

问:

          你是如何探索专业兴趣的?

答:

          对初学者而言,我们首先要了解每一个领域的工作,才能够找到未来真正想深耕的方向。为了探索自己的兴趣,做出清晰的未来规划,我不放过每一个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书籍的细节阅读,凡是涉及书籍的课程都读了又读,第一遍了解大意,第二遍寻找问题,第三遍解惑重点,第四遍提炼知识.......凡此以往,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倾注了不懈的努力和钻研。职业规划和兴趣领域的敲定其实只是一路探索过程中的一个十字路口,大量的沿途风景虽然可能未来会很少再见,但却大大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综合视角与理解。



    问:


        一遍遍的精读书籍会觉得烦躁而读不下去吗?


    答:

    我读书倒是很少出现烦躁看不下去的情况,心理学知识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所以对我来说专业书籍的一遍遍攻读并非难事。但确实有一些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刚开始读的时候会有非常多不懂的地方,这时候我比较倾向于停下来梳理读书的目的。如果这是我未来想要从事的领域,我会找一些其他的辅助资料,一点点的打好基础后重新攻读专业书籍;如果我比较确定这个领域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朵浪花,未来接触机会不多的话,我会通过反复阅读确定重点,仅把重点和应用搞明白就“浅尝辄止”。正是这样的小技巧让我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攻读专业书籍。


    心理学的有趣之处在于与生活现象的紧密联系,以及心理学各个细分领域之间的联系。有时候一个生活小事、一个不相关书籍的阅读都能够让我联想起专业知识,就在这样的相互促进中我不断地感受心理学的乐趣。


  梁婧涵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曾主持一项国家级、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成果均录用于国际心理与认知科学联合论坛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论坛。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CSSCI)上发表论文;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会上,受邀作题为《努力因素对内群体偏好的影响》的口头报告。


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会上作报告



  在梁婧涵看来,写论文和搞科研都是比较有趣的。“每一次实验结果的不如意、每一次数据分析的失败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比如我们通常认为人际矛盾是会阻碍团队工作进度的,但是实验结果有时候会告诉我们,适当程度的冲突是有益于团队内部沟通、完善精进的,这就是心理学中典型的倒U曲线。对我来说,科研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把自己发现的结果科学、专业地向大众、向审稿专家展示。”


  知行合一,求实创造。全国大学生心理知识大赛、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大夏杯、挑战杯、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处处都有梁婧涵的身影,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她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尽管为心理学学科专门设置的竞赛不多,但是我会抓住每一个科研、实践、创业及其他相关学术竞赛的机会锻炼自己。”


创业立项获得资金支持



参加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


  实习和实践经历对梁婧涵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很大影响。“实习让我了解到心理行业的市场现状,实践经历尤其是我自己作为负责人创业的一段经历让我了解到心理学如果想在大众的视野中脱颖而出需要怎样的创新与科学权衡。”梁婧涵认为,现阶段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学发展与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科研方面的进步是推动心理学更快专业地、大步地迈入大众生活的“捷径”,但这条“捷径”也要求更多的心理学者投入无尽的科研创造中深耕细作。怀揣对心理学应用发展的热忱,她最终决定要进入科研领域攻读博士学位。


深圳空管站EAP项目竞标


  “实践经历打碎了我刚刚报考心理学专业时懵懂的幻想,给了我很多有关生活的灵感,因而引申出了很多科研、创业课题,让我真正地沉下心来审视了自己的未来。”


获奖体会:一切都值得 

  申请校长奖学金时,我其实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因为心理学专业其实很难在短短的本科三年中做出与其他“硬科学”所媲美的科研成绩,但是真正接到答辩消息时,我才深刻认识到,只要认真做好本专业内的工作、不断突破自己,就有机会和其他领域优秀的同学站在同一个讲台上展示自我。

答辩时是真诚与坦然,获奖后是欣慰与淡然。三年来的每一步都有脚印,像是我站在了本科长路的接近终点处回头对刚刚入学的自己说了一句:一切都值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