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军营,精彩人生 || 杨沁怡:天山脚下悄然绽放的青春

发布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3-04-19浏览次数:13

创建时间
2022/4/19 23:26:15

        杨沁怡,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大夏书院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校第三十一届“十佳女大学生”之一。2018年以四川省戏剧与影视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应征入伍服役于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服役期间,她用青春向祖国报到,极尽全力发挥专业所长,跟随部队赴喀喇昆仑高原执行边境一线斗争任务,两年中获得团级、师级嘉奖各一次。

 

矢志从军,做天山雪莲花,军营百灵鸟

         “当兵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战场上不分男女!”2019年,杨沁怡毅然选择来到了新疆,在这里开始了风沙拌饭笑尤甜的军旅生活。

         杨沁怡所在的部队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西北红军部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该师时讲到“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单位也一直秉持红色育人理念,给予官兵全面广阔的发展平台,也让杨沁怡在之后的工作中有了更多发挥特长的机会。

         入伍之初,高强度的训练让杨沁怡很快遭受了疲劳性骨折,但即便疼痛难忍,她也从未动过后悔的念头。杨沁怡身体刚恢复,就又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之中。队列、体能、战术训练,一个个动作千百次的重复,从屈臂悬垂一秒都坚持不下到后来能坚持一分钟超出优秀分数,她从一个柔弱女孩成长为一棵再不惧风吹雨打的军中铁树。

日常训练争分夺秒

         入伍后经过严格锻炼,杨沁怡先后经历了战斗员、话务员、文艺兵等不同岗位,无论是在何岗位,她都能出色地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使命任务,逐渐成长为军营中的多面手,训练场上冲在前头,演出舞台上拿得出手。

        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缺氧是最常见的事。不仅如此,女兵的头发常常是一抓一大把,双手冻的十指开裂,为了止疼只能缠上一圈又一圈的医用胶布,即便穿了加厚的护膝,也止不住傍晚刺骨的疼……面对高寒缺氧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杨沁怡和战友们不断挑战着身体的极限,从不退缩!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子蜕变为天山军营的一朵雪莲,当杨沁怡站在边境一线时,她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担任军史场馆及现场活动解说员,为机关首长解说专项科目演示;担任新闻宣传报道员,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获评2020年团级优秀新闻报道员;担任“陆军新闻”、“人民陆军”、“喀喇昆仑卫士”、“西陆强军号”夜读栏目主播至今,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喀喇昆仑卫士”年度优秀主播称号,她用声音传递军营故事,凝聚军心士气,让军旅生活充满温情暖意。

“魅力女兵”——解放军生活2021年三月刊

军史场馆解说——“十颗红星炮”

担任“喀喇昆仑卫士”夜读栏目主播

         杨沁怡表示,作为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应将“人民之所望”作为“军心之所向”;作为文艺轻骑队骨干成员,在高效有力地推动专项任务顺利进行的同时,应激发广大官兵耐严寒、耐寂寞、缺氧不缺精神的高昂斗志。就这样,杨沁怡和战友们秉持红军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作风,在高原上一路翻达坂、趟冰河、上哨所、赴一线,精心编排节目进行战地巡演……不漏一个点,不忘一个兵,极大地丰富了官兵课余生活、鼓舞了官兵士气,真正做到与官兵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生命禁区”唱响强军之歌!

担任文艺轻骑队主持

 

乐于奉献,做中国故事讲述人,正能量传播者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杨沁怡在党史教育专题中倾情投入,用心创作。她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暨战地文艺巡演,录制每日党史专题广播,丰富官兵党史学习路径,大大提高了官兵党史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杨沁怡在训练间隙还充分利用时间为家乡阿坝州妇联录制“巾帼心向党,百年正辉煌”系列节目,传播家乡正能量。

         在高原上,党员们“睡觉争风口,吃饭最后打,有任务冲在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2021年9月退役返校后,杨沁怡第一时间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服务同学们,服务学校。

         杨沁怡在返校后,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向身边同学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在华东师大七十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上,杨沁怡通过朗诵《誓言》与大家分享了她的两年军旅经历;她积极参与了学校“退伍大学生协会”筹备工作,希望能在军训、**教育和动员中发挥作用;她还参加大夏书院“石榴籽社团”筹备工作和成立仪式,期待社团发挥平台优势,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