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爱笑的坚强女孩,她是努力奋进的追梦“蜗牛”,她是不断挑战自我的未来思政教师,她更是回报社会的奋斗者,她就是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自强之星标兵”——王钧瑶。
王钧瑶,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宪承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公费师范生,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两次)、“臻善”励志奖学金,主持一项上海市级科创项目、一项校级优秀项目、一项院级一等奖社会实践项目,曾获第三届上海市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第五届华东师范大学“佛年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六届马克思主义学院“育师杯”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悲伤酿甜 微笑生活
出生于海边小城的王钧瑶本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八岁时父亲的意外去世将一切都打碎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此雪上加霜。下有刚上小学的女儿、上有患病需要常年吃药的母亲,王钧瑶的妈妈选择擦干眼泪后用单薄的身躯扛起了一个家。妈妈坚强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幼小的王钧瑶心里,她认为自己积极乐观、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就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小时候,王钧瑶因家境贫困和不爱说话而颇受人奚落,但每次她都会用微笑来面对这些冷眼和嘲讽,默默用成绩来证明自己,渐渐地,周围的人都开始接纳这个微笑的女孩子,不再因为家境而对她另眼相看。王钧瑶喜欢吃甜,也相信生活的味道应该是甜的,就像疾风骤雨只是刹那,乌云过后总是晴天,不如将悲伤酿酒,用微笑和岁月来向命运作答。
蜗牛虽慢 踏实前行
如果用动物来比喻自己,王钧瑶想把自己比作“蜗牛”,有看似厚重实则轻薄的外壳,有行进虽慢却踏实向前的决心。在她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但是她想要的她会自己去争取。
她刻苦学习,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大一时即入选全国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本科生研习营研习,大二时参与组建的马克思主义读书小组入围马研会“党史学习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资助计划全国100个读书小组。此外,她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在校外担任助教,勤工助学的工资加上学校每月的补贴和奖学金,王钧瑶已基本实现了经济上的完全独立。
王钧瑶入选华东师范大学21世纪人才学院
她喜爱科研,步步积累,不断进步。从大一开始,王钧瑶便积极参加各种科研讲座,努力积累专业技能;大二时,她作为负责人主持了一项校级科创项目并且顺利提前结项;大三时,她作为负责人主持的项目现已被立为上海市级科创项目;同时,她还跨院系参与了一项院级培育科创项目,并也已经顺利通过了中期答辩。
2021年9月,王钧瑶主持上海市级科创项目立项答辩
王钧瑶谨记自己公费师范生的身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而不断努力着。从课内到课外,她在无数次尝试和失败中一步步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大二时,她第一次参加“书院杯”教师技能大赛只得了优秀奖,但她并不气馁,而是反思自己,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和学姐请教学习,并利用教师技能课不断锻炼自己,以赛促学。大三时,她参加第三届上海市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了三等奖,进而再一次参加 “书院杯”教师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之后,她相继参加了第六届马克思主义学院“育师杯”教师技能大赛并获得特等奖、第五届华东师范大学“佛年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同时,王钧瑶还非常注重教学实践,她与团队合作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中开设素质拓展课,并参与跨学科党史教育课程和英语戏剧课程的创设。
王钧瑶参加第三届上海市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
此外,王钧瑶也非常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我想做一位有趣有才的好教师”。她长笛八级、素描九级,业余爱好跳舞,曾担任孟宪承书院文化社团中心副主管和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参议会干事,负责宣传策划工作,为同学们带来有趣有用的推送,并且她还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官方杂志《丽娃学子》的一名学生编辑。这就是王钧瑶,努力地在艺术中陶冶内心,为成为一名有内涵的人民教师而不断打磨自己。
2021年,王钧瑶担任孟宪承书院文化社团中心副主管期间中心合照
饮水思源 回报社会
王钧瑶一直热心志愿公益活动。大一时,她参与了“大哥哥大姐姐”计划为农民工子女义务辅导,两次回母校志愿进行招生宣讲;2020年疫情期间,她参与“抗疫居家学习云辅导”志愿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2021年,她7月赴福建龙岩支教并担任班主任,8月进行校友走访,10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志愿者,12月学校闭环管理期间担当“互助共进”志愿者;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