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 说说我的新变化 | 王钧瑶:资助之光助我成长,逐梦路与光同航

发布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2-12-16浏览次数:15

创建时间
2022/12/16 8:38:14

喜迎党的二十大 说说我的新变化 | 王钧瑶:资助之光助我成长,逐梦路与光同航

         为全面展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受国家资助的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励志成长的青春风采,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学生事务中心在全市高中教育及以上学校范围内开展了“喜迎党的二十大 说说我的新变化”资助育人主题征文活动,我校在此次征文中取得佳绩。

       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王钧瑶同学的文章《资助之光助我成长,逐梦路与光同航》(一等奖),了解她在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关怀激励下,奋发向上的感人故事吧!

【图片已失效】

       王钧瑶,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宪承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曾荣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次)、青山卓越学子奖学金、青山师范生奋进奖学金、“臻善”励志奖学金,被评为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优秀共青团员”、“自强之星标兵”。作为负责人主持过2项科创与3项社会实践,其中1项获评上海市创新创业项目,2项分别获得主题实践项目一、二等奖;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比赛并屡获佳绩,曾获1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校级特等奖和一等奖,5项院级奖项等。

《资助之光助我成长,逐梦路与光同航》

        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中,爸爸和妈妈共同支撑起了我温暖的家。在生日的早上醒来我会惊喜的发现枕边放着一个梦想了很久的芭比娃娃,睡前会有温馨的聊天与谈心,虽然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足,但因为有家人在一起,也是幸福快乐的。

 

          直到我八岁时一个暴雨的夜晚,一向准时回家的爸爸再也没有回来,一场车祸将他带去了我够不着的地方。家里的顶梁柱走了,留下妈妈一个柔弱的女子,独力支撑起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和一个常年患病的老人的天空。之前我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爸爸出事后,我便推掉了所有的兴趣班,班级表演活动中也不见了我的身影,因为捉襟见肘的家无法支撑我五十元一套的演出服装。我开始变得孤僻,不愿意和别人说话,因为怕他们问我的爸爸,怕他们问我为什么不去参加班级活动。那时,对于周围的一切,我都觉得和我无关,就像有你走过一条黑暗的街道,抬头看见从窗户里看着一栋灯火通明的屋子,明亮的屋子里生着暖乎乎的炉子,玻璃上凝结着小水滴,人们又说又唱又欢笑,炉火噼啪作响,火光欢跳,照耀着他们,音乐声飘出窗外,飘到你站着观望的街头,你被情绪感染,觉得自己也很快乐,但是你在外面。你始终在窗子外。

        爸爸的去世像是一把刀,裁开了我前后的人生,爸爸去世后,整个小学阶段我都非常的内向和沉默。初中时我接触到了资助政策,感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关怀,我的老师在当时也鼓励我引导我,我慢慢地有了一点改变,但是还是不太愿意和外界接触,虽然爸爸去世造成的伤口逐渐随着时间推移在慢慢地愈合,但是这种哀伤的存在就像是阴雨天,没有倾盆暴雨那样猛烈,绵绵密密的愁丝却一直都在。

        就这样我按部就班考上了高中,本以为我的高中也会在沉默中度过,一直沉默下去,但是有束光忽然在这时候照了进来,它来的那一刹那,整个乌云都消散了。我遇到光,从此追随光,而所幸也有光一直与我同航。

         2017年初,我上高一,学校将我们所有受资助者编成了一个虚拟的班级,名字叫做“微尘班”,班级在每一个学期都会举办很多活动,比如一开始的相互认识,春游秋游,以及与爱心资助者的见面等等。资助之光首先照了进来,在这个由资助政策的爱心连接起来的班级里,我感受到了暌违已久的、完整家庭一般的温暖。

          资助之光打开我的心房后,越来越多的光也涌入进来。同伴关怀之光转变了我的心态,通过与其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同龄人的交往,我逐渐走出了自己封闭的小圈子,知道了原来生活总有一些不如意,关键是看你如何去应对,我的心态完全地转变了;自然之光打开了我的眼界,通过春游秋游,无数美景深深打动了我,我意识到了个人的悲欢离合在世界面前显得是如此的渺小,暗自在心里树下了长大以后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的志向;榜样之光点亮了我的立志逐梦之旅,与榜样人物的交流让我明白我应当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条件,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未来才能成就自己,帮助更多的人……

        一束束光照了进来,我的心里整个被照得亮堂堂的,一句句鼓励话语都是一颗颗种子,播在少年的心灵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在它们的托举下,我打开心扉,重新审视自己,找到了自己想去的方向——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出满园芬芳的桃李报效国家,向着这个目标,我自信且勇敢地坚定奔跑在我的逐梦路上。

          在一束束光亮的温暖与支持下,我不断地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努力读书,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在大学里也不放松对自己的学业要求,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以及“臻善”励志奖学金;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积极参加各类研习营、读书小组和科创项目,大一时入选全国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本科生研习营,大二时通过选拔进入华东师范大学“21世纪人才学院”,参与组建的读书小组也入围马研会“党史学习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资助计划全国100个读书小组之一,大学三年来作为负责人主持过3项社会实践项目以及2项创新创业项目,其中1项获评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分别获得主题实践项目一、二等奖,且还作为成员参与过6项社会实践项目;为了磨炼自己的教师技能,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我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不断地成长,曾获上海市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育师杯”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华东师范大学“佛年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好的教师一定是有亲和力、综合素质强的教师,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学生会和中心组织,担任文化社团中心副主管以及学生会校园参议会组长,在服务同学们的同时我也被同学们的光照亮,变得越来越开朗了,更加坚定地向着我的梦想前进。

【图片已失效】

         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我也想要做出一些回报,将国家和社会给予我的光亮传递下去。于是,大一时我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大哥哥大姐姐”计划,与贫困家庭的孩子结对,提供学业和生活辅导;疫情期间我两次参加“抗疫居家学习云辅导”志愿服务并在担任第二届“云陪伴”项目的组长,向战“疫”一线人员子女提供帮助;大二的暑假我远赴福建龙岩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大三我加入了云南寻甸支教队伍,再一次踏上了支教之路。在支教过程中,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便觉得非常满足。尽管他们可能不会记得我,但哪怕只有过一瞬间的点亮、能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就已经足够。曾经的我就是这样被点亮的,所以现在,我想成为别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