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奖风采 | 王晓辉:在大风大浪里成长

发布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3-02-05浏览次数:22

创建时间
2023/2/5 13:25:54

校奖风采 | 王晓辉:在大风大浪里成长

           为发掘先进学生典型,树立优秀学生标杆,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育人作用,学校设立“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是为奖励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而设置的校内最高等级奖学金。在学生申请和院系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初审评议、终评答辩、校内公示,10名本科生、10名研究生最终获得2022年度校长奖学金。

         他们,品学兼优,德才兼备

         他们,注重实践,奋发进取

          他们,投身志愿,甘于奉献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梦想坚定,阔步向前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2022年度校长奖学金研究生组获奖者王晓辉

 

1

个人简介及主要荣誉

         王晓辉,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南海、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大气微塑料的赋存特征、源汇和输运。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优秀学生等荣誉;已发表SCI论文共20篇(第一作者4篇),一作高被引论文一篇;参与多个重点科研项目,研发制作了14个Manta拖网、1个大体积原位采样装置、1个河口定点大塑料收集网和1个表层大塑料收集拖网等多个自主创新采样设备。

2

个人事迹

王晓辉和实验室同门

立足海洋,潜心科研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王晓辉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海上经历。大海的美,总是引领着人们去不断探索和求新。就这样,为了延续对大海的热爱,王晓辉来到了李道季教授课题组,来呵护和保护我们所爱的大海。

        其实王晓辉的科研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跟大部分同学一样,王晓辉也有过迷茫和压抑。王晓辉在发表第一篇文章之前,已经写废过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到现在还尘封在自己的硬盘里。但是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经历却让王晓辉受益颇深,不仅锻炼了阅读文献和绘图的能力,也让王晓辉明白了不是随便一个想法就能去写文章的。王晓辉2017年入学,当时为硕士研究生,专业为海洋生物学,2019年底,他申请硕士转为博士,即硕博连读,专业依旧是海洋生物学。但是直到2019年底才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这已经慢于好多人了。为了探索国际前沿领域,经与导师交流,在2019年底,改变并确定了新的博士研究方向,探索微塑料在海洋大气中的“足迹”。针对海洋大气微塑料陆海输运这一国际前沿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

            海洋大气微塑料源汇过程示意图

            由于王晓辉的研究方向的特殊性,每一份科研样品的获取都需要很长的周期,因此获取研究成果并不像其他方向这么快。有时候为了缩短从样品到科研成果的时间,经常会晚上11点多睡,再到凌晨3点钟或5点钟起来。这期间并不需要定闹钟,心里那对科研的急迫性总是让自己到了那个点自然醒。为了保持每天精力充沛,王晓辉有时会去打球或跑5公里。在跑步的过程中,王晓辉也会总结自己近期的问题,思考接下来时间如何安排,消化不良情绪。

          “当科研遇到瓶颈的时候,多跟自己导师或学院的老师、师兄师姐交流,不要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科研问题的时候,导师和同门师兄师姐也会热心帮助,这使得王晓辉的科研之路能够顺利进行

          学以致用,创新创造

          在李老师课题组,王晓辉有幸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联合国环境署等重点科研项目。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王晓辉学到了许多,他说:“参与项目研究,不仅让我接受了系统的科研与学术训练,也提高了我独立从事科研项目的能力,这为我以后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有时间计划安排,一旦拖延,结题的时候会很难。相信这些经历都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在参与这些项目过程中,王晓辉发现领域内缺少一些专用的采样装备。因此王晓辉把野外实践经历与理论知识结合,从草纸>>三维设计图>>激光切割图纸>>实物,研发制作了14个Manta拖网、1个大体积原位采样装置、1个河口定点大塑料收集网和1个表层大塑料收集拖网等,目前这些采样装置已经作为塑料和微塑料标准化采样工具被广泛推广至亚太区域使用,支撑了多个重点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比如Manta拖网,目前已经应用于河口、海湾、近海、远洋以及采样培训。虽然在研发制作这些设备很耗时且困难,涉及到很多专业以外的知识,但是这个过程也提高了王晓辉不拘于传统研究方法,独立设计和制作,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