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奖风采】蒋其麟:怀揣热爱,在艰辛的道路上且歌且行

发布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2-01-21浏览次数:30

创建时间
2022/1/21 18:32:19

          他是科研路上的追光小伙儿,他是全国舞台上的发光赛手,他怀揣对生活的热爱,在公益路上用爱心温暖他人,在艰辛的道路上且歌且行。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2021年度校长奖学金研究生组获奖者——蒋其麟。

          蒋其麟,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级博士研究生,曾获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华师智慧奖学金、 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 中国电信奖学金等荣誉。 “超快激光极端精密加工领航者”项目负责人,参与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7项为第一发明人,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全国30强,中国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挑战赛获国内组冠军,学校2020年年度创新创业人物(唯一)等。

攻坚克难 聚焦关键问题

         蒋其麟来自贵州省贵阳市,是个不折不扣的布依族小伙儿。从天津大学电子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来到华东师大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追光之旅。

蒋其麟在实验室工作

          这趟旅程比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他坦言,最开始在普陀校区做实验时,硬件条件受限,一些铁板还需要自己动手加工。“我有时候做事浮躁、比较急,但我也喜欢动脑子、能吃苦,喜欢找不同寻常的方法。”蒋其麟表示,自己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磨练和沉淀。

         在跟随导师贾天卿教授参与项目“验证机涡轮高压一动叶片气膜孔飞秒激光加工试制”时,他们遇到了很大挑战。“我们研究的是飞机发动机中最关键的涡轮叶片气膜孔加工技术。很难想象,几个头发丝粗细的小孔,却是制约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解释说,涡轮叶片的材料耐受温度只有1200℃,而燃烧室的温度却高达1700℃。

         因此,要让叶片在高温下正常运转,需要在叶片上加工出大量气膜孔,在叶片高速旋转时向内部注入高压冷气形成气流保护膜以隔绝外热。要提高器件的耐受温度,就要打出孔型质量好、定位准的孔,才能形成均匀的气膜。

          蒋其麟表示,当时团队一直打不出“好”的孔,半年多也没有进展。“其实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看不到希望,不知道究竟做不做得出来。”蒋其麟表示,当时团队只能反复检查,不断试错,甚至孤注一掷。“这个过程中,我的导师给予了很大帮助。贾老师认真负责,严谨求实,实验中会要求我们精益求精。”他回忆说,直到团队成功打出第一个完美的圆孔时,他们才安了心。

          最后,项目提前三个月结题,成功解决了单项气膜孔的加工定位检测等一系列问题,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内最高纪录,并且加工出的异型气膜孔被中国航发评价为国内最高水平。

          蒋其麟的书架上常年摆着钱学森的传记,书页边缘已经发黄变卷。“我最崇拜的科学家就是钱学森,他能够在当时那种艰苦的岁月里把导弹技术搞出来,这种精神对年轻人的激励是巨大的。”蒋其麟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感慨地说。

科创转型 科研成果落地

          “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最根本基石。只有科学技术水平上去了,国家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在国际上才能真正具有竞争力。”蒋其麟这样谈到自己从事科研的初心。90后的他由衷地感到,这一代年轻人是国家最新鲜的血液,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在国家发展中就应该身先士卒,敢拼敢闯,不惧艰险,国家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蒋其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现场

          2020年,蒋其麟将“超快激光极端精密加工领航者”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带到了全国舞台上,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打入全国30强。高教组作为含金量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赛道,全国金奖数只有67个,上海地区仅3个,蒋其麟也是上海唯一以在校研究生身份拿到金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