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时间
- 2022/1/21 18:21:27
这是一个关于“追逐”的故事,他在本科期间“追逐”算法竞赛,登上国际赛场;他在科研上“追逐”前沿大佬,发表学术论文。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2021年度校长奖学金本科生组获奖者——谢嘉东
谢嘉东,软件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曾荣获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2019-2021年,连续 两次入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ICPC)全球总决赛,其中2019-2020赛季荣获ICPC银川区域赛金牌(季军),并在全球总决赛取得并列21名,获得 ICPC WF2020 Honors荣誉;在2020-2021赛季荣获ICPC亚洲区总决赛金牌(第5名)。
相信很多人对算法、对ICPC都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都会问我什么是算法?我认为算法之于计算机就好比是‘灵魂’,是计算机的核心所在,也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根本。”谢嘉东给出了他对算法的理解。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ICPC)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经过40多年的发展,ICPC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从本质上讲,ICPC要求选手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算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参赛者要有很强的代码能力和算法应用能力,这也决定了ICPC对于计算机发展重要性。作为计算机界最著名的算法竞赛,每年的全球总决赛都是各个大学之间的‘神仙打架’。而在ICPC中获奖的同学常常受到诸如华为等互联网公司的青睐。”
始于热爱,笃志前行
谢嘉东对算法的热爱,始于小学。从小学五年级接触算法竞赛开始,他一下子扎进了算法的世界。算法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但算法竞赛的训练确是单调乏味的。他说:“热情支撑了我度过漫长的、枯燥的训练和做题,所以热情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谢嘉东在2020年ICPC北京小米邀请赛接受采访
“我期待着有一天能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区域赛争金夺银,甚至到国际赛场上去和来自各国的算法顶尖选手一较高下。”
——谢嘉东在华东师范大学自主招生时的自荐信
谢嘉东如愿来到华东师大,源于对竞赛的热爱和坚毅,他刚入学时就决定了要参加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与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谢嘉东勇敢地面对激烈的挑战。“队伍刚组建时,成员都有相对不错的个人能力,但我们整体的实力却非常有限。”据不完全统计,在2019年一年间,谢嘉东和团队进行了超过100场的训练赛,也就是在一年内有超过500小时的训练赛,这还不包括训练赛之外投入训练的时间。在不断的尝试与实践后,谢嘉东与团队最终以独创的战术,荣获2019赛季银川区域赛季军,拿到ICPC全球总决赛的入场券。
面对即将要参加的全球总决赛,团队在期待的同时深感压力。为了调整状态,队长谢嘉东坚持带动团队成员训练,通过网络模拟竞赛中的全部讨论过程,并严格地遵守“三人使用一台电脑”的比赛规则,让大家在日常训练中培养默契,适应赛场。“这个要求需要我们口动完成:‘稍等,我马上下机。’‘你大概还有多久,我要用一下电脑。’‘有人用机子吗,没有我就上了。’”独特的训练体验也让谢嘉东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打赢比赛,需要有很好的团队合作。作为队长,我要协调队内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做题和比赛的节奏、如何合理分配上机时间等等。”因为疫情,本次全球总决赛是线上参赛,谢嘉东的团队取得了全球并列21名的好成绩,并因此获得了ICPC WF2020 Honors 的荣誉提名。
2020年ICPC总决赛开幕式中的团队介绍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2020年谢嘉东所在团队代表学校再次参加ICPC,并取得了ICPC亚洲总决赛第5名的成绩,第二次获得全球总决赛资格,这也是学校第一支在亚洲区总决赛获得前十的队伍,为学校赢得历史上最好成绩。ICPC比赛让谢嘉东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2020年ICPC亚洲区决赛中获得学校历史最佳战绩
平衡竞赛与学习,适时转换角色
谢嘉东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有36门课程获得4.0,在专业选修课上几乎所有课程都是满绩。然而,他在大一时专业课并不理想,“竞赛和课内学习本身存在一定关联性,竞赛的过程对专业课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竞赛极大地强化了我的快速自学能力,锻炼了我的抗压能力,这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是很受益的。”谢嘉东在以赛促学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在竞赛与学业上的平衡点。他认为,竞赛生是没有假期的,他们只不过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用作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训练对专业课的影响不会很大。
谢嘉东专业课成绩单
“在合适的时间,对自己的身份做出转换,抑或是转换到更有挑战的事情上,或者其他新领域上,这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谢嘉东在ICPC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后,他并没有在鲜花与掌声中迷失方向。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为学校、为ICPC、甚至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学校算法集训队队长,他从自己队伍的训练经验出发,协助教练制定出了集训队周期制的选拔和训练制度,在实践中卓有成效;作为出题人,谢嘉东负责了两年多华东师范大学程序设计竞赛(EOJ Monthly)的所有命题工作,组织学生命题并对题目进行检查。“每月出题、造数据、修改题目的过程,提高了我的能力,尤其是在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方面。”
不仅如此,谢嘉东受邀在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组织的青少年集训队担任助理教练,同时也在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等学校担任课外算法课的讲师,他还热衷于在知乎、B站等平台传播和普及算法知识, 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目前累计阅读播放量已经超过20万。
谢嘉东的知乎个人主页
明确目标,追逐梦想谈及如何定义自己的大学生活时,谢嘉东选择了“追逐”这个词。“前两年定下的目标,就是进入ICPC全球总决赛,所以我努力训练、做题,不停强化自己、追逐高水平选手。现在,我慢慢退出算法竞赛,开始转向科研,追逐自己研究方向的大佬们。”
在科研方面,谢嘉东加入了由国家特聘教授***老师领衔的大数据实验室,进行关于图数据相关的科研工作。他和广州大学张帆教授合作,并作为第二作者将研究论文Discovering Key Users for Defending Network Structural Stability 发表在权威期刊 World Wide Wed 上;其独立作者论文 Hindering Influence Diffusion of Community 参加 SIGMOD SRC 已经顺利通过第一轮评审,将与其他会议论文一同发表。“科研与竞赛最大的不同是,竞赛是解决别人给出的问题,而科研需要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需要在读论文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谢嘉东如是说。
“从热爱的事情开始。刚入学时,我们大可去接触自己喜欢和新奇的事情,但在这之后,应该找到一个自己适合做、自己喜欢做、自己有热情做的事情,去深入地完成。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事情。在合适的时间,对自己的身份做出转换,可以转换到新领域或是更有挑战的事情上,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会有益自己的未来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一定是我们为之不顾一切奋斗的动力。这个目标要具体而实际:具体是必须准确,不是泛泛而谈的,是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完成的;实际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来确定,是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谢嘉东从热爱的算法开始,在竞赛中追逐高水平选手,在学习科研中追逐“大佬”,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事情,适时转变角色……这都源于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获奖体会
我一直都有申请校长奖学金的想法,这一次提出申请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去竞争这个荣誉了。获得校长奖学金,是学校对我本科阶段所做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算法竞赛团队的肯定。
申请和答辩正好为我提供了整理和总结过去三年本科生活的契机,这可以让我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待日后完善、加强。
这三年间,我不断地要求我自己要比别人走得快一步:初入学时,我有大部分同学没有的编程基础,所以我用更高的要求来锤炼自己,大二就在学科竞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此时我并没有停下脚步,转变身份开始科研,在大三结束前顺利的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在未来,我选择了海外直博,我会更加严以律己,在自己所擅长和热爱的领域,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校长奖学金答辩
所获主要荣誉
未来,谢嘉东决定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奋进。他将专精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图计算,追逐科研人员们的脚步,努力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