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奖风采】王嫣:做有温度的法律人

发布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时间:2021-12-30浏览次数:89

创建时间
2021/12/30 13:34:13

         她是模拟法庭上自信从容的最佳辩手,她是大赛中传递中国文化的演讲者,她是明辨慎思的法科生,在浩瀚文献中探索学术的深度,关注妇女儿童权益,努力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律人,她就是2021年度校长奖学金本科生组获奖者王嫣。

         王嫣,法学院、大夏书院2018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冠军、第25届中国日报社“21 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季军、刑事法学论文大赛暨联合国亚洲预防犯罪基金学会学术论文竞赛一等奖、2021年Jessup 国际法模拟法庭国际选拔赛“最佳辩手”、“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校内第一、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称号等荣誉。

王嫣荣登《人民日报》专版刊登的《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做有温度的法律人

         王嫣的母亲曾经是一名中学老师,在同龄人都逐步安定清闲下来的时候,她选择重新开始面对事业的挑战,通过自学获得律师职业资格证。母亲忙碌备考的身影给幼小的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认为自己不懈拼搏的生活态度就是受到母亲的影响。2018年,王嫣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喜爱文学的她在母亲的影响下选择了法学专业,成为一名明辨深思的法学生。

         入校以来,王嫣刻苦学习,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法律视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她积极关注女性和儿童权益,并且身体力行地将自己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王嫣前三年的绩点3.8/4.0,以GPA与综合排名均位列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王嫣先后主持了1项国家级、1项上海市级本科生创新创业培育项目,参加学术课题研究4项。其中市级项目《未成年犯教育与矫正体系研究》的论文成果,曾获得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刑事法学论文大赛暨联合国亚洲预防犯罪基金学会学术论文竞赛一等奖。她认为,社会公众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关注仅限于判刑就戛然而止,但如何保证他们其后的矫正和权利,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才是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2020年,王嫣在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斩获季军。她以滴滴打车平台介于出现两起女乘客受到侵害事件为切入点,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为主题,在赛场上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演讲并不是为了迎合别人,勇敢地为女权发声,她觉得这是自己做得最酷的事情。她积极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赞助的“女童保护”组织的志愿者。

 

         问:听说校奖答辩时,有专家提问,你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么? 

         首先,法学教育帮助我们形成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任何一方都不能偏袒。在很多案件中,普罗大众通过自己朴素的观念选择了他们认为“正义”的一方,并且对为什么还要请律师为“坏人”辩护感到不解。但是在经历过法学教育的学生眼中,任何一方都有权利得到最基本的人权保障。这样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不急于得出结论。

         其次,善于从宏观视角看待问题。法学教育让我们加深对个案争议和一般正义关系的理解。比如说,当一个母亲为了送重病女儿去医院而超速驾驶,尽管这位母亲的行为具有正当理由,但是因此就草率地认为限速制度是错误的、而应当被废除,是不理智的。

         最后,法学学习这个过程本身能够陶冶了年轻人的意志与品性。法学的著作大多是大部头,一字一句的啃读这个过程本身塑造了我们踏实稳重的品质,并且为我们将来迈进学术的长征、在一眼看不到头的研究中埋头苦干培养了耐性,戒除了焦躁。

荣誉背后,是磨砺与积累

         初识王嫣,相信很多人是因为“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她以一篇名为“Round  table”的演讲,在30多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该演讲视频仍然活跃在各大网站,点击量超过四百万,还被改编为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并且还被斯蒂文•E.卢卡斯教授收录进了被业界誉为“演讲圣经”的《演讲的艺术》这一著作。

  

我们看到的是她在大赛中从容的姿态,精湛的表达,但荣誉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高光时刻的背后,是一字一句的斟酌,是日复一日的积累。

问:我们看到的是你的高光时刻,相信这一路走来也遇到很多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呢?


学习上的困难没有别的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比如英语演讲比赛中要临时写稿,只有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对创作能力和积累是很大的挑战。当时我和其他选手一样,写稿到凌晨、梦里都喃喃念着稿子内容。再如模拟法庭比赛,我们之前的竞赛经验有限,所以非常珍惜法官的每一次提问,总结答错或者没有答出的问题,在赛后进行新一轮的研究。

除了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还需调整心态,驱散自我认知上的迷茫。我与老师、队友挑灯夜战,风雨无阻地日日练习,这些经历映照出我绝不服输、永不言败的模样,慢慢拨开我眼前的迷雾。它们将伴随我进入人生更广阔的风景中,在未来的风雨里持续给予我力量。


问:相比较你优秀的口语能力,而我更钦佩你深刻的思想,你是如何积累的呢?


大学初期会每天坚持学习英语,连洗衣服、排队的时候都会一直听英语听力磨耳朵。但是后来刻意的学习变少了,因为英语对于我更像是一个工具或者媒介,帮助我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拓展我的学术文献资源。

进入大学后,我在法学院很多老师的启示下,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且通过做读书笔记或者撰写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想法、内化知识。日常生活中,我也喜欢通过细致观察或者与人讨论的方式活跃自己的思维。我离“思想深刻”还有很远的路的要走,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尽力吸收各方学说,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


砥砺前行,再次启程

正如王嫣所说,她珍惜成长的过程,海外游学、钻研学术、参与国际会议、参加公益活动等等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回望过去,她不负时光,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她将带着法学院“奉法守正,知行合一”的精神,为中国的国际法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继续为中国发声。

问:马上就迎来了新的一年,你的2021年是怎样的呢?

今年是精彩纷呈的一年。经历了第一次做讲师、雅思、法考、保研、实习等等,真实的世界慢慢在我面前揭开面纱。残酷的规则、巨大的压力、无解的疑惑也让我有过低落的时刻。但是回望这一年我感到很幸运——虽然世界很残酷,但是每一双拉过我的手都是温暖的。

问:参与校奖答辩有什么感悟呢?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在校奖答辩现场遇见了很多非常厉害的同学,我们在后台聊起了各自的经历,每个人都在骄傲地向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度过了独一无二的三年时光。尽管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我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三年没有一天是虚度的。能够站在这样的讲台上,与这些出席国际会议、热衷公益活动、学术能力非凡的同学站在一起,本身就是非常难得的人生体验,我很珍惜并享受这个过程。

或许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这些人都在在攀登各自高峰的途中重逢,也会像今天一样怀着感恩的心情对着彼此问好、鼓励,然后带着祝福继续向上。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去探索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走曾经有人走过的路,看起来会轻松一些,但是切忌被其桎梏。勇敢跟随自己内心的选择,不畏惧犯错,开辟自己的道路,体验专属自己的绝版青春。